Newsletter

打造低空示范应用,共创低空经济新质未来,蓝海论坛“低空智能网络”专题会议成功举办

202582日上午,中国通信学会科学家蓝海论坛暨《中国通信》科技前沿研讨会“低空智能网络”专题会议在乌鲁木齐锦江国际酒店举行。来自香港城市大学、清华大学、美团、中国移动研究院、电子科技大学、香港大学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学者,围绕低空经济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场景展开深入探讨,展示了低空智能网络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。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牛志升教授主持

香港城市大学教授方玉光以《移动创造机遇:盘活网络资源赋能智慧城市与低空经济》为题率先开讲,提出“资源在路上”的创新理念,指出通过主动调度移动资源(如无人机、移动交通工具等)能够极大提升网络资源配置效率,在智慧城市与低空经济场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。他提出,在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向空天地融合演进的趋势下,移动性本身将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。

清华大学陆明泉教授则聚焦低空无人系统导航,指出当前我国空基和地基PNT(定位、导航与授时)基础设施相对薄弱,难以满足低空无人系统的高精度、高实时性需求。他建议构建“天空地”协同的PNT架构,通过多源融合和技术协同,实现更高连续性和安全性的导航服务,以支持海量无人系统的自主运行与智能化管理。

美团无线与卫导技术负责人段瑞洋带来《城市物流无人机系统中的通导监挑战与解决方案》报告,结合Keeta Drone”实际应用,系统分析了城市复杂环境中通信、导航与感知的挑战。他提出以低成本、高可靠的通信范式、全天候导航方案和有限算力条件下的感知优化技术为核心方向,是未来城市无人机物流发展的关键。

中国移动研究院项目经理陈蔚燕在《低空智联网:愿景、挑战及关键技术》中指出,低空经济已成为带动产业升级的战略新引擎。中国移动正在打造十大低空网联应用场景,涵盖政务、交通、工业、文旅、农业等多个领域,推动低空产业链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,加快示范场景落地和规模化推广。

电子科技大学常征教授则分享了《基于任务相关性的低空智联网组网与资源调度》研究成果,创新性提出结合无人机与任务之间相关性的建模方法,优化多机组网接入和资源调度决策。他的研究在多个实验场景中验证了其在能耗、效率和稳定性上的显著优势,并展望了向异构系统融合调度的拓展方向。

牛志升教授作为会议主持,也带来了自己的前沿研究《基于融合超蜂窝架构的低空智联网灵活覆盖》。他提出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三维电磁地图,借助大模型生成无线电图谱,为低空智联网提供灵活、高效、精细化的覆盖方案,推动低空通信架构从传统蜂窝系统向超蜂窝融合网络转型。

会议最后,来自香港大学的刘元玮教授分享了《夹持天线系统(PASS):从无线通信到拟有线通信的技术演进》。他介绍了PASS技术的物理原理、激活方式和信号建模,重点展示其在AI赋能波束赋形、近场感知、THz通信等多领域的应用前景,并指出该系统在非地面通信和卫星通信中具有极强的拓展性。

整场会议紧扣“低空智能网络”核心议题,围绕技术创新、系统架构、产业应用等维度展开深入交流与思想碰撞,为推动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空智能网络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与智力支持。



Pubdate: 2025-08-20    Viewed: 44